“中国工法”实现行业新高
港珠澳大桥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分别由22.9公里的主体桥梁和6.7公里的隧道与人工岛构成。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港珠澳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的重量,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
在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看不到人头攒动、千军万马的施工景象,而是为数不多的大型装备在现场进行砌积木式的装配化安装。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等都是在中山、东莞等地厂房里建设好后,再用巨轮拖到海上安装。
港珠澳大桥多项施工工艺和标准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工法”。特别是九洲航道桥桥塔的安装采用整体竖转提升方案,也属国内首创,填补了用提升支架整体提升、滑移滑道竖转方式安装上塔柱领域的一项国内空白。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三座海豚塔的安装则采用两台大型浮吊船协同作业,将2000多吨的钢塔在海上实现空中翻转,最后精确定位在承台上,其整个吊装工艺的研究历时两年,属世界首创。
在解决海上桥梁的耐久性问题上,科研人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防腐防震措施,系统地保障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达到120年,打破了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
先进水平体现综合国力
沿珠海情侣南路远眺,蜿蜒的“钢铁巨龙”静卧于大海深处,驾车从珠澳口岸出发,迎着海风从超百米高的桥塔“风帆”“海豚”和“中国结”身边掠过,3种不同造型的桥塔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标志性景观。
为满足珠江口水利防洪要求,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共有190个桥梁承台埋入了海床面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小了阻水率,既提高了港珠澳大桥的非通航孔桥桥墩的防撞能力,又至简至美,犹如长龙卧波。
参与大桥建设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谭国顺表示,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中国桥梁的最先进水平,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引起了国际桥梁界的高度关注,吸引了国际一流的桥梁专家和团队前来参与建设,有来自丹麦、美国、荷兰等多国的专家参与技术咨询和质量顾问。
这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建设奇迹!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规模之最的背后,也代表着这个超级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制造施工,从质量控制到工程管理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最大钢箱梁和桥塔的制造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两大人工岛的快速成岛等技术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东庆表示,港珠澳大桥主桥全线贯通后,预计大桥最快于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